- Home
- About Us
- Authentication
- Contact Us
- Members
-
Information
- Knowledge on Collecting
- Useful Information
- Events
- Forum
中國古代玉雕淺談
中國素有崇玉、愛玉的傳統,數千年來遺留下大量玉雕器物,各具特性,反映了不同時代的藝術風格及審美價值觀的演變過程,涉獵其中,可謂妙趣橫生,引人入勝。是次承蒙香港藝術品商會邀請,在其《古今瑰寶》特刊中寫一篇關於中國古代玉雕的見解及經驗,真是愧不敢當。藉此機緣,略為表達一下自己多年來經營古玉生意的一些認知和心得。
每當我們欣賞一件玉雕時,便能體會到作品背後工匠道器並重的立意所在,及精益求精敬業態度。歷代無數無名雕刻藝術家創造了輝煌的玉雕文化,相信其造詣絕不遜於明代的陸子剛等名家。古語云:玉不雕不成器。收藏古玉的竅門是以“工、種、色”為序方為正確方向。理由是從雕工、圖案、造形,你可領略到各個朝代的文化藝術風格,更可憑刀法鑑別真偽。但現在市場上卻反其道而行之,流行“色、種、工”致令一些收藏家買古玉有如買鑽石、翡翠,只求顏色及質地,而不甚理會雕工,真可謂本末倒置矣。
收藏古玉的心態亦十分重要。記得多年前,當時台灣以至香港興起唐、宋、遼、金年代玉器,聽說某位收藏家一年多時間已買入千多件該時期的玉器。另外,有位朋友帶來已故親人數百件玉器予以鑑定,竟然無一件真品。這些人為所謂保值而收藏,甚至為炫耀而收藏,而忽略研究學習,虛心求教,其結果非但未能保值,反而在物質與精神上均造成巨大損失。
中國古代玉雕歷史悠久,現代仿製技藝高超,故此要達至明優劣、辨真偽,非經過長時間學習磨練不可。一山還比一山高,有一天你可能會否定以前的某些觀點,不可憑多年的經驗而自以為是,這亦是本人的體會與心得。近二三十年來,各地博物館經常舉辦古玉展覽,並發行書籍、圖錄,極具參考價值。各地展銷會及拍賣會亦為收藏家提供了一個接觸珍品的平台,切不可走馬觀花,我們必須抱虛心態度,多看、多問、多比較才能不斷提高鑑賞水平,盡享收藏樂趣。
記得數年前,曾閱一篇文章,其中寫道:「南宋生活情調是奢華的,而低調的奢華在指掌間,要靜觀諦視。」此語令我深有感
觸,原來收藏古玉的真正意義和最佳作用是可陶冶性情,淨化心靈,從靜中感受手中珍玩的精神所在,心領神會,其過程與樂趣實難以向外人道,本人願以此為圭臬,與各界古玉愛好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