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About Us
- Authentication
- Contact Us
- Members
-
Information
- Knowledge on Collecting
- Useful Information
- Events
- Forum
淺談邢窯
位於河北省的邢窯是中國和世界上最早製造瓷器的窯場,以生產不滲水薄胎的白瓷稱著。文獻資料顯示邢窯在唐代已為人頌讚,其中包括八世紀的茶道專家陸羽。陸氏讚揚邢瓷「類銀類雪」。邢瓷風行海內海外,不單作為皇室用器,還遠銷到外邦。
根據考古調查,邢窯位於河北省內丘縣和臨城縣,即現今的邢台市內。除燒製白瓷外,還生產黑、黃、綠、三彩等窯器。邢窯的歷史可上溯至北朝(439-589)。陶工們把釉中的鐵份減少,燒成還不是太成熟帶淡青色的白瓷。這類早期白瓷需要在釉下加上化粧土,使釉色更白。至隋代(589-618),邢窯工已能生產一些薄胎的白瓷。這類白瓷雖然只是曇花一現和數量稀少,但其透明程度高,遮光而視,可見器內液體或物體的影子。西方人認為這種透光特質是判斷真正瓷器的標準之一。隋代透影白瓷非常罕有,簡直是鳳毛麟角。圖1-2就是這種極為罕有的瓷器。至唐代,邢窯工人已能用高質和精製的材料在高溫下成功燒成精美的白瓷。
在邢窯瓷器中,部份有帶款字如“盈”,“大盈”“翰林”等。在西安唐代大明宮和一間與皇室有關係的寺廟內曾出土帶同樣款字的瓷器,可證這類帶款瓷器是送給皇室的珍貴貢品。“盈”字款代表“大盈庫”,表示這類瓷器是專為皇宮內大盈庫燒製的貢器。“翰林”是指“翰林院”,位於大明宮內的西城。帶“翰林”款的白瓷是專供“翰林院”使用的貢器。唐代邢窯帶“官”字的器物甚少。從前,學者會把這類器物定為定窯的產品。但自從在2003年在邢窯窯址發現了一批帶“官”字的碗和盤的殘件後,人們才知道邢窯也有生產帶“官”字的器物。“官” 字器物可能是造給皇宮使用的物品,亦有可能是在皇宮以外的貴族們定燒家用瓷器。圖3是一件是絕無僅有、在腳上刻有“官”字的五代白瓷執壺。在國內一個收藏中有類似一件,著錄在《千年邢窯》(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10月,139頁)裡面,但書上未有說明是否帶有“官”字。圖4一件罐帶稀有的“瀚林” 款。特別之處是在常見的“翰” 字旁加上三點水的偏旁,非常罕見。圖5的大蓋罐和圖6的印花卉紋方碟均帶“盈”字款,都是精美的高檔的瓷器。在1980年代初期發現邢窯窯址之前,人們對這類非常重要的類型甚少研究。我期望往後會有更深入的研究,增加我們對邢窯的認識,同時展示它們亙古及今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