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About Us
- Authentication
- Contact Us
- Members
-
Information
- Knowledge on Collecting
- Useful Information
- Events
- Forum
中國明代及清代漆器之研究與鑑賞
明初雕刻多承元風,剔紅色澤棗紅,光亮,線條簡單,少變化,打磨好。特別是永樂時期,以花卉為題材的剔紅作品仍廣泛使用,成為該時期的一大特色。花卉內容多以大朵花,如茶花,牡丹,玉蘭等。在盛開的花卉周圍托著花蕾,枝葉繁茂,花朵肥大,層次豐富,更增加了質感和立體感。
明代帝王,崇尚道教,故漆器紋飾,多表現道家仙山洞府的題材。
永樂,宣德時期的渾厚圓潤,藏鋒清晰。宣德開始形成一些自己雕刻的風格,用漆漸薄,花紋由密而漸疏。宣德款只用刀刻而不填金,年款位置及字體與一般宣德器不同。
嘉靖,萬曆纖巧快利,有所謂天輪刀法,便是磨工少而棱角現,不善藏鋒。雕刻髹飾上,刀法雖意在藏鋒,但堆漆較薄,花紋繁縟,所露錦地頗多,還有花紋,都與永樂時的風格不同。用漆由厚而漸薄,花紋由密而漸疏。
明代諸帝王崇尚道教,在工藝品有明顯反映.外圍雕有螭虎,靈芝,是16世紀流行的圖案裝飾。松竹梅繞石而上,成為褔祿壽。
萬曆時期的雕漆,是嘉靖時期的延續,但剔彩則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創新。「豎色」即「堆色雕漆」,萬曆時代的雕漆風格,結構嚴謹,雕刻細膩,但不善藏鋒。從物像到錦紋,似乎都向細小處發展,刀法愈見繁密,予人一種拘束,抑斂的感覺。
萬曆時期的題款,仍襲宣德,通常在器物底以年款,但再加干支。年款標干支,是萬曆漆器的特點。
乾隆御製漆器欣賞
清乾隆年間,以山水人物為題材的作品,一般仍用不同的錦紋作地,以補托各種景物,但刀法嚴謹,有永樂,宣德時期的渾圓特點,又有嘉靖,萬曆的纖巧風格,作品髹漆100至200層。在主要部位開光,雕刻山水人物圖案.開光外的龜背菊花錦地,上托四季花卉組成的花團。
乾隆時期以花卉作主要題材的雕漆品中,較之前代有兩種新變化。一是滿花不露地。二是在錦地上雕刻出各種折枝花卉圖案,即「錦上添花」。或雕出各種成組對稱的四季花卉,並常以整花卉作為盤。乾隆期,雕漆加鑲嵌的作品增多。鑲嵌原料有各種金屬,竹木,牙角,玻璃。清初生活雕漆的主要地區,由北京轉移至蘇州。雕漆工藝發展至乾隆,刀工鋒棱盡露,更加追求著一種精細,纖巧。龍頭密佈紅色細點。豎色法在明嘉靖,萬曆已出現局部加色的剔彩方法,但僅限於花筋,葉脈等局部紋飾。乾隆時已經常用來表現主題畫。
以上是我過去數十年在收藏和研究漆器中,所積累的寶貴經驗。而漆器製作的表達方法眾多,千變萬化,不能盡說。
如明末清初,漆螺鈿之名匠有江千里。清代有盧葵生等,名家輩出,在中國歷史的文化長河中,各朝各地之名匠藝人,留給我們後世豐富的非物質遺產。我亦鍾情於它,心領神會,可學之;可敬之;所謂心田先祖種,福地後人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