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About Us
- Authentication
- Contact Us
- Members
-
Information
- Knowledge on Collecting
- Useful Information
- Events
- Forum
淺談竹刻藝術
中國是一個竹文化大國,在傳統生活上各層面都有「竹」的痕跡。在精神層面上「竹」在中國人心目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人將「竹」比喻為君子,視之為虛懷正直、清高品德的象徵。竹刻工藝就是在「竹」文化的影響下漸漸發展起來。據文獻記載,竹刻在中國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工藝,早期可追朔至周秦時代,發展至唐宋竹刻工藝已達至很高的水平。
明清時期是竹刻藝術的鼎盛時期。竹刻藝術從雕刻形式、主題、刀法以至創作模式和理念都完全成熟。在明代江南產生了不同特色的竹刻門派,包括初期以「深雕」為特色的上海「嘉定派」和擅長以「淺刻」的南京「金陵派」,兩者為當時竹刻藝術的重要代表。及後,嘉定已成為竹刻藝術的重鎮,出現了大批造詣極高的竹刻藝術家。由晚明的「三朱」(朱鶴、朱纓、朱稚征)、清初的吳之璠和「三封」(封錫爵、封錫祿、封錫璋)、到清中期的顧珏、周顥和施天章等,這些不同時期的竹雕名家鑄造了竹刻藝術近五百多年的輝煌歷史。
竹刻藝術主要是利用竹的天然形狀進行創作。最普遍是利用竹筒和竹片製成筆筒、香筒、臂擱等器具用品,再以淺刻、深刻、薄地陽文、透雕等不同技法,將花鳥人物、亭台樓閣等各式題材雕刻在竹面上。同時能工巧匠亦利用竹根的天然形狀,創造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作品。
竹不如玉石、象牙、犀角般珍貴,本身只是山野易得廉價之物,因此竹刻就像書畫一樣,其價值在於創作者雕工技藝及文化底蘊綜合體現。竹刻藝術要求創作者具有極高的文化素質。例如嘉定竹刻的始創者朱鶴,少年時已隨書畫家曹時中學習篆學印章,亦精通書畫、詩文,對金石的造詣尤深。而吳之璠、周顥等竹刻名家本身就是書畫家。堅實的文學基礎加上熟練的刀功,方可以刀代筆把書、畫、詩、文等藝術與竹融為一體,雕刻出一件件風雅脫俗的文房雅玩。故此當我們欣賞一件精美竹刻作品時,既驚嘆其精妙絕倫的刀工技法,亦會深深感受到竹雕大師深厚人文底蘊,以及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